地产交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陷阱可以说数不胜数,今天我从大家平时主要关心的价格和合同上来举几个例子,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对于多数人来说,在房屋买卖时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价格。如何能判断一个房屋的价格是否偏高或者低于市场价? 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房屋的上市时间(Days on Market),是否高于所在区域的此类型房屋的平均售出时间。有的卖家在房子卖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退市再重新上市,这样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买家和经纪来说,就是刚刚上市的房子,从而在谈判过程中占的优势。这种情况其实在多伦多地产局公布地产数据之后已经用处不大,稍微有经验的买家都可以在第三方软件或者网站上注册账号后,看到房屋之前是否有过退市,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更加使卖家受到伤害。
接下来我说一下卖家降价的情况,开始叫价偏高有可能是卖家对于市场不了解所造成的,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卖家故意标高价格,然后等待不懂的买家和经纪来砍价,造成实际成交价还是高于市价,虽然表面上看来,买家砍了很多价钱。如果在没有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如果银行评估价格偏低,那买家就只能自己来填补差额。其实对于卖家来说,这种方式多数的时候都是作茧自缚,标高价格会造成更多符合条件的买家流失,从而使上市时间变得更长。
说到估价,不管是银行估价还是地产经纪估价,都会做一个Comparatice Market Analysis(CMA)来找到在售房屋周围的成交记录。但客户常会掉入明明周围有类似价格成交,但银行估价就是偏低的陷阱。这是因为银行做评估要找到附近最相似的三套房屋价格来评估。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自己在做评估价格的时候,只关注了成交的(Sold),但是没有交接的房子,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交易是有可能最后成交不了的。
地产合同在普通客户看来只有很少几页,比如说安省地产协会的住宅交易合同一般只有6页,经纪代理合同只有3-4页,但其实合同上的预设条款和根据不同情况的附加条款,都是通过专业律师团队研究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这类交易合同都会写明,必须通过安省持牌地产经纪使用, 因为对于条款的理解和运用,是必须通过学习和经验来掌握的。打个比方,如果在买卖双方私下交易时使用的是协会的合同,在毁约的时候,其中一方可以说自己签字时不明白合同的意思。给广大客户的建议就是:默认条款一定不要动,附加条款请仔细阅读,因为碰到有经验的,在大家常见的几个条款中改动一句话,整个条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提到合同,不管是用协会的合同也好,还是律师准备的合同,或者网上的模版,首先是如果双方确定的事情,请务必写到合同内。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关于Chattles和Fixtures。法律上来说,只要是不需要工具可以移动的都是Chattels,客户常见的误区是家电,比如说把冰箱理解为固定的包含在房价中,如果没有在合同中写明,这样的话卖家就可以把冰箱搬走。
再就是签字前看清合同,明白合同的每一条条款。比如说有不专业的地产经纪给客户合同的时候,签写的时间是半年以上的时间,然而专业水平不够,又对客户不上心,客户想解约的时候又很麻烦,最后耽误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让经纪解释合同的内容来测试从业人员对合同条款的熟悉程度。
再有一个很多人都会陷入的误区就是,在合同内没有写明的东西,想让自己的律师帮忙争取利益。经常碰到的就是验房后,买家要求卖家修补,但是并没有写明如果没有修好,律师可以在交接的时候扣除一定的金额,这样的情况律师是没有权利扣钱的,因为如果律师这么做了,就变成买家违约不交接。这种情况下只能等交接后,买家去小额法庭告卖家来要回费用,但通常既耽误时间,又得不偿失。
除了价格和合同方面,还有比较常见的陷阱是关于房屋信息和房屋产权,比如说在关于房屋面积差别的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卖家胜诉,具体的法庭案例大家可以咨询自己的律师。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要核实任何对方提供的信息。
最后再强调一点,在买卖过程中,任何需要牵扯到税务,法律等专业问题,一定要遵循专业人士,有的时候即使是身边的朋友已经做过的事,也有可能您自己不符合要求,所以建议在买卖房产前就找好专业的会计师和律师。对于专业的法律知识的匮乏和相比较地产律师和地产经纪来说,经验的不足,是造成客户经常陷入交易陷阱的最大隐患。
Arthur Zhao个人介绍:
Broker of Record 公司持牌人
Bay St Realty Point, Brokerage, 金融街地产
Seller Representative Specialist (SRS) 卖方经纪专家
Accredited Buyer Representative (ABR) 认证买方经纪
Master Certified Negotiation Expert (MCNE) 认证谈判大师
CCRPADirector 加中地产投资总商会理事
FRI Fellow of the Real Estate Institute 加拿大地产学院院士